法文有譯思》在一段時間中把它的顏色借給了你:紀德《地糧》翻譯拾遺

 

「法文有譯思」單元,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ATTF)與Openbook閱讀誌共同企畫,關注翻譯現場,邀請不同譯者分享經驗,引介重要譯人譯事,不定期刊登。 

文/徐麗松
 

「納坦奈爾,我要教給你熱切癡狂。」

「台灣製造」的正體中文新譯版《地糧》,在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誕生一個半世紀後翩然降臨,澆灌文學的豐美麥田。這部作品是紀德在旅行北非和義大利後,於1897年出版的一部青春回憶錄,作品彷彿在採擷散落人間的豐美糧餉,以長篇散文詩的形式,禮讚生命與自然、歌頌慾望與愛,儼然是洋溢喜悅與激情的泛神主義快樂頌。      

《地糧》也深具超越時代的特質,大膽挑戰世俗觀點,深深影響其後數個世代的創作者及讀者。「凡令靈魂失去清明、與喜樂形成對立的,就是罪惡」——這句出自《田園交響曲》(La Symphonie pastorale)的名言全然呼應《地糧》的精神。在旅遊氾濫、媒體溢流的今天,《地糧》格外像是一篇真純獨特的心靈頌歌;而透過現已不多見的創作風格,閱讀這些上上個世紀之交年輕跨國旅行者的體驗、見聞、人生感觸及生命情懷,品嘗一道道時而辛辣嗆烈、時而Q彈有勁、時而細緻雋永的地糧,反而令人耳目一新,直呼暢快。


左起:《田園交響曲》簡體版、《遣悲懷》繁體版與《背德者》簡體版書封

 
翻譯紀德著作的美妙機緣要回溯到2015年。那年春末夏初,麥田出版資深編輯徐凡女士來函詢問翻譯《遣悲懷》(Et nunc manet in te)及《紀德日記選》的意願。

我心頭一怔。安德烈.紀德……中學勤習法文時,即已屢屢在參考書籍中讀到這個名字。大學期間,透過畢安生(Jacques Picoux)老師的關係,接觸到某單位出清的藏書,隨手挑了一本《背德者》(L’Immoraliste)。其後,在台北信鴿、在巴黎多處書店,陸續購入紀德的作品,細細咀嚼其文字之醇美、思慮之真摯、論述之深切。

但,將那樣的珠璣文句化為語言特質迥然不同的中文?這個如永恆星辰高掛世界文學天頂的人物,我可敢與他交手?

忐忑接下翻譯紀德作品的任務後,才知這重擔下蘊藏何等壯美的旅途。除了字字句句間的無盡推敲(翻譯永遠是種背叛與不完美,但如何竭盡所能不負原作精神?),每個人名、地名,每部援引的著作,背後都有一串精彩故事、一份深刻思維、一段與作者有關的情緣。愈是蒐羅,愈覺文獻史料如江似海,卻經常只能透過簡短的譯註,與讀者約略分享;期盼這些註解能協助讀者理解原著背後的一些意涵,並在後續的探索與研究中發揮拋磚引玉的功能。


(...)


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取自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