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文有譯思》在一段時間中把它的顏色借給了你:紀德《地糧》翻譯拾遺「台灣製造」的正體中文新譯版《地糧》,在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誕生一個半世紀後翩然降臨,澆灌文學的豐美麥田。這部作品是紀德在旅行北非和義大利後,於1897年出版的一部青春回憶錄,作品彷彿在採擷散落人間的豐美糧餉,以長篇散文詩的形式,禮讚生命與自然、歌頌慾望與愛,儼然是洋溢喜悅與激情的泛神主義快樂頌。
-
法文有譯思》翻譯,都是「激情」惹的禍?很多人懂了一點外語,就迫不及待投身翻譯。這應當是有人類以來的知識人必定會染上的病症,實在值得「知識社會學」專家們細心探究其動因。的確,投身翻譯本就是要扮演文化擺渡者,搭起溝通、傳遞知識及新知的角色。但這世間確實又有太多「誤解作者,誤告讀者」(commonly mistakes the one and misinforms the other)(錢鍾書,《管錐篇》第四冊)的譯本。是以,也從未有哪一位譯者膽敢奢言百分之百忠於原文。
-
法文有譯思》Parij:參與一場用文學挑戰歷史的實驗Parij就是Paris,巴黎。
這是我翻譯的第三本菲耶小說,又一部精采的作品。他的書寫常以現實細節為基調,蘊藏各種層次的含意,並採用跳躍的敘述手法,融入不同敘事者的觀點及心理,每每是真實與想像的碰撞。翻譯時,免不了查找大量(冷僻的)資料,反覆推敲拿捏文句口吻,每一次都是苦戰,卻也是享受,因為菲耶總能讓我在工作的同時保持閱讀、求知與再創作的樂趣。最難得的是,即使有點冷門另類,出版社仍很有意願繼續引介這位法國當代少見的中短篇小說家,我為自己和讀者深感幸運。 b -
法文有譯思》偶然巧合翻譯緣翻譯可以很迷人,也可以很惱人。
相信當過譯者的人,對這句話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與體會。就以本文標題中出現的「緣」字為例,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用,也不至於產生太多理解上的困難,但是若要將它譯為法文或英文,相信馬上會考倒一堆人。 -
法文有譯思》這個譯者好偷懶?!談「無可譯」之翻譯常常聽到「翻譯就是背叛」。依著說話的人以及說話情境的差異,這句話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理解。也許是從字面上的想像,用來指控那些不好的譯者與譯作;也可能是學者專家用它來聲明翻譯之難,以便展開一套嚴肅深奧的理論學說。
-
[OPEN BOOK] 不再孤軍奮戰: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的理念與行動/高竹馨翻譯是打破文化藩籬、促進知識交流的橋梁,在出版和媒體產業中不可或缺,在世界局勢益發緊張的21世紀尤為重要。在台灣出版業,與最大宗的英文和日文譯本相較之下,法文書的譯介顯得相對小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