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漫步文學森林【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圓滿落幕!
專題演講(一) 誰叫我要越級打怪:翻譯普魯斯特的一些實務問題
|8/16 (六)
|主講人:石武耕(資深譯者)
專題演講(二) 海克力士的十二試煉:譯者工作實況
|8/17 (日)
|主講人:陳郁雯(專職接案譯者)
專題演講(三) 見林,亦見樹--從檔案到成書,談編輯如何面對譯稿作品
|8/18 (一)
|主講人: 林家任(木馬文化編輯及開朗文化總編輯)
楊柳颱風過境,隔兩天竟然晴空萬里,讓一年一度的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如期舉行,謝天謝地。尉遲秀理事長依然談笑風生地跟學員介紹協會、第一場專題講座主講人石武耕老師以及負責三天翻譯工作坊的周桂音導師。
武耕老師開場就來個振奮人心的鼓勵,雖然文學翻譯比較費時費力,但相對的也比較不容易被AI取代。文學翻譯應該是可以留給人類的工作。
講座除了分享跟普魯斯特(暱稱阿普)相知相惜的過程,讓大家重新看待《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巨作。好好欣賞阿普用清楚的方式去描寫模糊的意識,在悖論裡行走。處理阿普各式各樣的困難,例如要努力彌補背景知識的落差,細碎又龐大、密實又冗長,過份詳盡的描述與對白⋯⋯
最後Q&A竟然用20分鐘回答一個問題,但幾乎回答了很多人心裡想問的AI與翻譯的關係。武耕老師建議要自己先翻譯,再用AI檢查有無漏譯。透過AI錯誤百出的譯本,也能激發自己的譯文。至於要如何維持譯者的身心健康呢?說難不難,只要維持每週與人類接觸,出門走動走動,別老是關在家裡工作。
對於處理複雜的句子,維持譯文的美感和正確地翻譯是目前AI還有進步的空間,所以文學翻譯是可以留給人類的工作。
第二天郁雯老師透過自身專職翻譯近十年的經驗,結合海克力士的十二試煉讓我們想像勞苦的翻譯任務。海克力士之成為海克力士,不僅需要他與生俱來的力量,還需機靈的頭腦才終於完成那艱鉅的十二試煉。而譯者呢?先要了解自己的志向、興趣或專長,擁有什麼資源,甚至清楚自己的能力,才能順利「出道」。
在文學翻譯時,郁雯老師領悟到要將自己放軟、放寬,接受每天進度可能無法達標,更可怕的是可能一天只有產出200字。雖然已有十年譯者資歷,但處理每一本書都是未知的驚喜、驚險、驚嚇與挑戰。由於時間不夠,就無法分享合約的部分,但歡迎大家在12月底的年會回來繼續聆聽。
當個快樂的自由接案譯者也有很多面向要注意,除了武耕老師說的維持每週出門見見人類,好的設備也能預防專職譯者的職業傷害。自律的生活作息,生活平衡得以持續地前行。最後,「磨出你心中的一把尺,找到屬於你的地方」是郁雯老師送給大家的話。

最後一棒是交給身兼編輯和譯者的家任老師,告訴我們一些如何讓編輯開心,並提醒我們譯者可以爭取的權益。藉由一個小動作竟然有這麼大的效果:譯稿請用新明細體 11。現場還熱切地討論,結果證實了的確這個字體跟尺寸能讓整個版面的比例呈現最美、最舒服的視覺效果。(筆記!)另,江灝編輯也加碼,標點符號請用全形。這樣就能讓編輯愛上譯者。
譯者除了要具備很好的文字還原能力,對母語的掌握也要很精確,例如,對於手字旁的動詞,每個字呈現的律動、強度和意境有如臉部表情的變化萬千。字是有靈魂與能量的,若譯者能選對字,閱讀起來就更有韻味。家任老師帶領大家看白居易《琵琶行》其中一個段落,頓時領略了中文之美。
最後是文字之外的感知,不同語言的獨特韻味與調性,掌握文本的氣韻、神采、呼吸、節奏感,更要留意意在言外的部分。就像欣賞一幅畫,我們有看到沒有畫出來的部分嗎?
今年的翻譯工作坊幾乎完全手工,很有人味,很不AI。桂音導師看出新手I人,貼心地讓學員匿名投入自己當下完成的翻譯。T’aimer, c’est vivre. 結果竟然沒有出現一模一樣的句子。有時越簡單,越生活化的字,越難翻譯。
這三天的講師與導師常常強調,翻譯是不斷的決定與取捨,果真每個人呈現的結果都不同。譯者要有朋友,要多找朋友,千萬別太埋頭苦幹,有時候問一下懂得的人比自己花時間了解的還精確。若沒有把握,也可以善用圖片搜尋。
桂音導師引用馬克.波里佐提《譯者的難題》「最理想的翻譯絕對不是機械式的活動,而是不斷評估各項重點,由譯者梳理既有資源並加以運用,就像方法派演員運用自己的經驗,可靠地替原作者發聲。」為今年的翻譯工作坊劃下完美的句點。


謝謝法國在台協會法語暨出版事務專員柯露斯(CRAYSSAC Louise)來主持結業式,並頒發結業證書給學員。
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