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忠森 & 從《德國人的村莊》談桑薩對極端主義的省思及翻譯的挑戰

講座簡介:

新科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得主布瓦連.桑薩於2008年巧妙運用二戰期間的納粹犯罪行為,表達出對於當今極端恐怖主義的憂心忡忡。《德國人的村莊》不僅在法國奪下包括RTL電台閱讀大獎在內的數個文學獎,並且是桑薩在2011年獲頒德國書商和平獎的重要著作。桑薩在作品裡頭對極端恐怖主義盛行的嚴厲批判,令自己在阿爾及利亞的處境十分危險,但他不願避走他鄉。儘管許多著作至今無緣在自己的家鄉發行出版,他仍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終有一天能夠為同胞們開啓通往和平與民主的道路。這樣的人道思想,不僅使得桑薩的作品廣受法、德等地讀者的喜愛,也使他擠身阿爾及利亞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法語作家之一。透過法文譯者武忠森的譯筆,桑薩對於極端恐怖主義的省思終於能夠傳達給本地讀者。而藉由此次的講座,譯者也能夠面對面的分享在翻譯這本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講者:武忠森(Nicolas Wu)

輔仁大學法國文學碩士,譯有《鵬程千萬里》、《孤獨巨人》、《小女巫薇荷特》、《經濟不說謊》、《初戀情人的秘密》、《這年夏天》,《三封寫給獨裁者的信》等書。

時間:2015.11.21 (六) 14:30
地點:永樂座書店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21弄6號)

 


(廖志峰提供)
 

《德國人的村莊》出版點滴

圖/文:廖志峰(允晨文化發行人)

周末下午,下著微微的小雨,在永樂座聽著《德國人的村莊》譯者武忠森分享這本書的翻譯心得,讓自己又重憶起當初的出版心情。發現這個作家,要從卡繆說起,而最終決定出版這本書,則要從德國偶然見到作者的巧合說起。

這本書是真的不容易翻譯的,不只牽涉到沉重的、多重的主題,連小說中出現的其他國語言也不少,計有德語,捷克語,阿拉伯語,和北非方言。是作者賣弄嗎?不是。因為小說涵攝的地域就是這樣廣大。有聽眾問怎麼樣調劑翻譯這麼沉重的書稿?NICOLAS笑著說:要有愛啊。真是最簡單的答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答案,如果不是一種愛好和投入,這種相對低報酬的文字工作,很難長期從事。這種辛酸滋味,出版從業最容易體會。這本書最終花了一年翻譯完成,譯者之所以沒有打退堂鼓,是因為將之視為一種挑戰。NICLOAS是應該感到驕傲的,我當初請他幫我尋找有潛力的泛法語系作家,而且特別指定從阿爾及利亞開始找,他在2009年發現了桑薩,目前為止,桑薩已先後獲得2011年德國書業和平獎,和2014年法蘭西文學院小說獎,潛力無窮,代表性更是無庸置疑。

我之所以喜歡桑薩,也在於他是前阿爾及利亞的高官,為了創作,為了真誠表達自己淑世的想法,他放棄既得利益和保障,一頭栽入創作。而為了捍衛創作的自由,他無視於身家性命遭受威脅,至今仍住在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的國家和家鄉,他的處境卻像是異鄉人。因為喜愛,也因為支持這樣的作家,我又簽下了他的新作,《2084》。

關於調劑心情這件事,NICLOAS說由於小說主題沉重,所以他選擇在白天心情好時翻譯,也更有效率;夜晚則翻譯輕鬆浪漫的都會愛情小說。一派輕鬆地說著,仍然是辛苦,他說他經常處於精神分裂的狀態,我不懷疑。我自己的調劑方式,就只好寄情於咖啡,茶,和酒了。據說,按人口數來說,台灣人消費咖啡的比例佔世界第一。某種程度也反映壓抑的壓力吧。

這個講座活動辦得倉促,多虧了永樂座老闆芳瑜的支持,才得以順利舉辦。出版這一行,自有行業的難處和挑戰,也因為如此,我更珍惜合作愉快的同行友伴,有人增廣我的視野,有人助我出版不世的傑作,有人不吝推介,更有何求呢?

離開時,買了一本絕版的《法國短篇小說選》,譯者是已故的黎烈文教授,台灣法國文學譯介的先行者。致敬。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