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穎 & 翻譯《風格練習》:為讀者築一條同樂的引道

 

傳說 Exercices de style 《風格練習》(1947),是本不可(盡)譯的書。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以九十九種不同形式,重複書寫在S線公車上發生的一起小事件及後續插曲。故事本身不足為奇,奇特的是作者萬花筒般令人眩目的創意與知識:格諾戲擬既存的修辭法、文體、文學風格以及各種行話、術語,又在烏力波式的「限制」實驗以外,藉由口語表達和一語雙關,大玩文字遊戲,讓會意的讀者狂笑不止。因而某些深入法國文化和法語肌理的練習,「不可譯」的名聲也不脛而走。向來對世上各種限制與界線抱持「先衝了再說」之盲(白)目心態的譯者周丹穎,站在雙語的交叉口上,接下了挑戰。面對九十九則不時讓她踢到鐵板的練習,她如何想方設法,為中文讀者築出一條跨越語界的引道?《風格練習》的中譯實例,是否也在歡樂的汗(淚)水中,稍為「文學翻譯」的當代定義鬆了綁?

作者介紹: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

1903年2月21日生於勒阿弗爾,1976年10月25日卒於巴黎,法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烏力波(Oulipo)潛在文學工坊創始人之一。 他於193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絆腳草》(Le Chiendent),深受一些藝文界朋友的讚賞,因而獲頒第一屆雙叟文學獎。之後出版的四部作品都帶有自傳色彩:《最後的日子》(Les Derniers Jours)、《歐蒂勒》(Odile)、《利蒙的孩子們》(Les Enfants du Limon)以及全書以詩句寫成的《橡樹與狗》(Chêne et Chien)。

1947年出版的《風格練習》,靈感乃是在一場與好友米歇爾‧萊里斯(Michel Leiris)同行的演奏會上,受巴哈《賦格的藝術》啟發;此作問世後引發了各種跨界效應,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多種語言的譯本。1959年出版的《莎西在地鐵》(Zazie dans le métro),亦獲得廣大迴響,隔年由路易‧馬盧(Louis Malle)改編為同名電影。 格諾對不同科學及人文領域的知識涉獵極廣,其作品在重塑書寫規則和語言實驗之間別具一格,亦莊亦諧,呈現獨特且多重的樣貌。

講者介紹:周丹穎

生於台北,現居巴黎,從事文學業。 以中文創作,透過法文思考。嘗試藉由翻譯連結兩個世界。 著有《雙城喜劇》(2016,即將問世)、《名媛練習》(2012)、《英瑪,逃亡者》(2004)等小說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翻譯獎等。 巴黎第八大學法國文學博士,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國文學博士,目前任教於里昂高等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