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有譯思》偶然巧合翻譯緣

 

「法文有譯思」單元,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ATTF)與Openbook閱讀誌共同企畫,關注翻譯現場,邀請不同譯者分享經驗,引介重要譯人譯事,不定期刊登。 

文/詹文碩

翻譯可以很迷人,也可以很惱人。

相信當過譯者的人,對這句話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與體會。就以本文標題中出現的「緣」字為例,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用,也不至於產生太多理解上的困難,但是若要將它譯為法文或英文,相信馬上會考倒一堆人。

這也難怪,因為抽象概念在個別文化當中所蘊含的意義、令人聯想到的文化指涉根本不一樣,即便幸運找得到一個或數個同義詞,也需要譯者絞盡腦汁做出細微差異間的選擇,而能達到的卻頂多是有限度的完美。

既然如此,像我這樣高中讀理科、大學念企管、研究所學經濟安全的人,完全不是翻譯科班出身,又怎麼會來蹚這渾水呢?這時如果來個一言以蔽之,就可以用「緣」字一筆帶過。反之,或可追憶逝水年華,說幾個偶然與巧合的小故事,博君一笑。
 

▇被陷害的初次口譯

話說從頭,印象中第一次上台口譯,是在巴黎留學期間、廿出頭的時候。某次跟朋友去台灣在法國的代表處聽音樂會,遠從故鄉來的指揮老師,帶著一群認真的團員來到異地,為思鄉情切的留學生帶來精湛的演出,以及令人熱淚盈眶的台灣民謠。謝幕時,指揮家似乎突然心有所感,想對台下觀眾(包括法國來賓)說幾句話,於是臨時徵求口譯。因為陪我前去的朋友與指揮相識,而我們又坐在前幾排,所以我立即「被陷害」,被拱上去為嘉賓翻譯。 說實在,事隔多年再加上現場緊張,如今已記不得口譯的內容是什麼,然而有個單字,當時令我拿著麥克風愣在那裡,漲紅了臉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譯,還得向觀眾求助。這個事隔多年還能牢牢記住的單字是:可塑性,malléabilité。口譯初體驗的心得是:再平凡無奇的單字,都有可能成為口譯時的絆腳石。還有……聽音樂會不要坐太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