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遠 & 公寓,異域—走進米歇爾˙傅柯的危殆空間

講座簡介:

翻譯《哲學家傅柯的公寓》,即是讓「愛」與「家」兩者,成為異質的危殆空間,不再有觀念與意義能安坐於此。 

馬修‧藍東(Mathieu Lindon)的小說,不再是他人生的再現,而是推倒重來的創作,卻全都本於現實。所有對「米歇爾」的呼告,都是呼喚著他的不在,而「遺忘」卻是記憶最好的方式:遺忘他原來已離開我們那麼久了,也遺忘他被加諸的身份、定位、頭銜,以及已經討論千百次的思想定見。 

在《性史》第四卷出版的今年,我們需要馬修的小說,來重新招喚一副,擺脫自我的傅柯的臉孔。


講者簡介:

吳宗遠,一九八一年生,台灣新竹市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碩士,巴黎第八大學意義實踐與理論博士班博士候選人。專長當代法國哲學與哲學家米歇爾‧傅柯思想。曾獲西灣文學獎現代詩首獎,與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合譯譯作有《塞納河畔第二十九號座席:法蘭西學術院與法國四百年史》(商周出版,2017),個人譯作有《哲學家傅柯的公寓》(商周出版,2018)。

講座時間:2018/07/15 下午兩點半
講座地點:信鴿法國書店(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97巷9號)


「本書法語原書名為Ce qu'aimer veut dire,直譯成中文:「所謂愛就是…」,或者「這就是愛」。這裡的「愛」,可以當名詞,可以當動詞,也就是「去愛」,原文中以動詞的不定式呈現。而整個子句中被代換的是補語,也就是「愛是什麼」的內容,為全句的唯一不可知,也正是這個子句存在的目的:將這個條件子句的內容存而不論,打包放入語句中,作為主語或者賓語;又或者在特定時刻或條件下,將這個存而不論的包裹打開。

這裡作者採取的,較不是一種勵志書籍的筆法,去定義愛為何物。這裡的「所謂愛」,並非去完善愛的內在意涵,而是比較偏向「愛」是如何被異化與拆解。若普遍對愛的概念是一張建築藍圖,那麼這裡所欲表現的,就是這棟建築千百種倒塌的可能。這正是作者在第二章一開始所述:大量閱讀有關愛的文學作品、歌曲、電影,以保證自己不會形成對愛的定見。因為愛從來就不是狠狠握在手中之物,而是向外廣延、無法取得穩定反應鏈的存在。愛一個人,若是尊重,給他/她最大的空間,我們則無法期待回饋與效果;然若因愛產生的佔有,也要等待偏斜的情感事過境遷後,那份複雜的感情才足夠成熟,得以細細品味。因此當下的愛,無論同性、異性、父子、精神上的交會,都在時間裡取得足夠的厚度,然後僅此一次地,撼動靈魂,讓人熱淚盈眶。書中被作者明確愛上的,除了他一個又一位的情人外,最重要的是他生命中的兩名長輩。一位是他的親父,前子夜出版社總編輯:傑洛‧藍東,另一位,則是大名鼎的哲學家,以「瘋狂史」、「知識型」、「權力關係」、以及「性史」蜚聲五十年不墜的米歇爾‧傅柯。」

-節錄自譯後記,吳宗遠,2018年撰於巴黎。(圖/信鴿書店提供)

 講座精彩PPT節錄(吳宗遠提供)

 

 講座現場:

© ATTF

© ATTF

© 信鴿書店

© 信鴿書店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