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紀實一] 翻譯文學的對話性──以菲耶的《巴黎》為例

【台灣法語中譯書籍與它們的產地──編輯台上、譯者桌邊的前線觀點】

譯者,傳遞文化、思想的擺渡人

traducteurs et interprètes, passeurs de culture

2018法語譯者協會年會講座的主軸為「編輯與譯者」,以三個主題分別請來三位編輯與三位譯者(其中還有兩位同時身兼編輯與譯者)分享各自心得,或是對談共同工作經驗。

首先由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新任的文化專員石淼女士致詞。提到譯者也是藝者,是在兩個宇宙兩個世界之間來回傳遞文化、思想的擺渡人,是使世界多元豐富的功臣。當今社會編輯與譯者分工趨細,然而譯者也越來越常身兼或參與編輯之作業,譯者宛如一個發現者,透過發現可譯、想譯以及所翻譯的作品,帶領讀者大眾發現更多元豐富的世界,譯者身份之關鍵,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翻譯文學的對話性──以菲耶的《巴黎》為例

(摘要整理:陳思潔、許惇純) 



第一場講座由譯者陳太乙就其翻譯菲耶的《巴黎》為例來講述翻譯文學的對話性。太乙提到這本書非常契合這樣的主題。而進行文學翻譯本就是她最初的志業,是不變的初衷,認為文學翻譯是刺激自己思考的一種最佳的文類。作為譯者,遇到不同類型的寫作,是極有趣的挑戰,一拿到文本,第一件事,便是與之「對話」。

文學,除了一般熟知的定義之外,第二種定義是藉由文字去傳達那不可言說的情感、情緒或氣氛。翻譯之時,如何呈現文學作品該有的文學性,是身為文學翻譯的譯者要思考的事。重點在於去捕捉並呈現該文學作品的價值。文學的表現,是開放的。翻譯就是背叛,然而如何當一個「好的背叛者」,是值得譯者思考的事,也是翻譯這項志業的精髓。保留與文本的對話性,保留對話的空間,意即「留白」,也就是保留讓讀者自己去詮釋的空間。

Eric Faye 的 Parij (《巴黎》)是他創作的第二本小說,1997年出版的,已有二十年了,卻是一本經得起考驗的作品。故事內容預設巴黎像當年柏林一般被一堵牆一分為二,東城與西城。太乙特別提到,小說在呈現東、西城的落差與衝突時,當中有一位角色「作家」呼籲眾人停止一切藝文活動,停止美感,藉此行為表示一種藝術罷工,藉此來激起世人對審美的需求。以美來對抗醜惡,以美來拯救世界。講者認為,文學價值就是如此,那是一種可以拯救世界的美,一種重量。這不正是文學能帶給世界的東西嗎?

同時這本書也開啟了文本與文本間的對話性。將地點當作角色般處理,結合歷史觀。書中描述的地點都是歷史累積出來的面貌,層層疊加堆砌,從而有一種立體感。

書中的許多故事就從「越界」開始——從東城到西城。菲耶的另一本著作《長崎》也是從越界開始:故事從一個陌生女子侵入某男子的家開始,而長崎更是當初日本接觸歐美的港口,在港口外設有人工島,所有日本和歐美之間的交流都發生於此。邊界的價值並非是障礙,而是一種守護。

翻譯文學本身就是一個對話,是與另一個文化的對話,同時也透過文化與自己對話;而譯者有一個很大的特權,在於不斷地於兩個文化之間進行思考。

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小姐一開始就指出台灣近年出版市場上文學類書籍的消退。文學類的消退是因為文學無用?因為不實用,對人的生活無法產生實際功能的原因嗎?為何文學在人類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東西?這就是她想分享的重點。

翻譯與文化翻譯的障礙。

對話性,不該只侷限在文本與譯者、與編輯之間,而該進入市場,與大眾、與讀者產生對話。文學的迷人之處,其魅力,就在於透過想像力、透過虛構的故事,直接打中現實中的人心。文學作家一直藉由他們的作品帶領人們來理解現代性,以文學故事將生命、宇宙組合起來。文學作品,其實是社會最好的一面鏡子,回應社會與世界在劇烈變動中產生的問題,在現實傾軋中產生的人的悲劇;故事,往往就是如此產生。

社會的共識,在於情感的同理,進入他人生命情感的宇宙,這些都是在文學中陶冶的,文學會成為我們的涵養、情感,這些涵養是造就社會國民基本價值觀的基礎。透過文學為這個社會、為人與人之間帶來共識與和諧,這就是文學開啟的「對話性」,莊瑞琳總編也相信,文學作品的市場是永遠都不會飽和的。

談到編輯如何決定是否要出版一本書籍時,莊瑞琳總編首先提到台灣小說家童偉格說過的一段話,關於其自身對於文學的看法:「文學是與他無關的事,像遠方,一切是發生在遠方的事,一件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事。」

由陌生化對映自身,再對映至社會與生活,莊瑞琳總編做書的關鍵在於在普遍性中保有獨特,也透過獨特去彰顯不同文化中人類共有的普遍,對她而言編輯的任務,最重要的是可以去平衡作品中普遍性與獨特性,當她有把握去平衡一部新作品中普遍性與獨特性,就可以曉得如何將國外作品引介給台灣讀者了。

陳太乙回應,身為譯者,對於文化脈絡、文化背景的掌握度要高,才能進而「藝術化」,以中文的文字走進中文的音韻、以中文語言的方式來處理。更進一步直指譯者的工作法則就是:進入法文文化脈絡 → 藝術化 → 以中文文化底蘊語言輸出。